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他的這些優勢
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廣泛用于各大醫院、高校科研機構、疾病控制中心、技術質量監督局、動植物檢驗檢疫以及食品飼料行業等,除開展血液學、免疫學、腫瘤免疫學、傳染病免疫學、TORCH感染免疫學、基因檢驗項目外,還可以對食品安全三聚氰胺、黃曲霉素、農藥殘留、獸藥殘留、漁藥殘留等所有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(Elisa)進行的項目檢驗,并且有相應版本的軟件支持。
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的主要優勢
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與傳統的濾光片型酶標儀相比,具有如下優勢:
一、波長選擇不受限制
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的分類方法眾多,一般來說,可以分為濾光片型和光柵型兩大類。總體來說,濾片技術由于發展已久,配合二向色鏡(其實也就是另一模式的濾光反光濾鏡)等光路系統,可以滿足大部分實驗的需要,是日常檢驗的主流。
但是濾光片型儀器由于受限于濾片的波長和數量限制,不可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實驗類型的檢測需要,而且有時需要對物質的吸收、激發和發射光譜進行研究,所以后來就誕生了光柵型的儀器。
二、雜光率低,波長準確性高
光柵型濾光系統儼然已經成為了目前通用性多功能酶標儀的主流,多家廠家共同努力,已經把光柵技術推到了歷史新高。在光柵的眾多技術參數之中,zui關鍵的無疑就是光柵的雜光率和波長選擇的準確性了。
雜光率指得就是光源通過光柵后,得到的光線中,“不需要”的波長的光占所標稱波長的光的比例,表征了濾光的純度。由于光線干涉、衍射等的復雜性,無論使用濾光片還是光柵,雜光都是不可避免的。各種濾光技術的本質就是要想辦法把雜光盡可能地去掉。一般來說,濾光片型的雜光率在10-4~10-5之間,光柵型的可以做到10-6~10-7。由于此類雜光是非特異的,而且會直接進入后的檢測器,所以有多少的雜光就會引入多少的隨機誤差。在熒光等檢測過程中,由于檢測器存在放大效應,雜光率的干擾也會被指數級放大。因此,雜光率就是一個濾光系統的首要性能指標。
光柵的另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波長選擇的準確性。因為很多檢測是依賴于物質在某個波長的特征圖譜。實際檢測波長偏離260nm幾個nm以上的話,OD值與終濃度之間的數學關系就會發生改變。因此,一組性能優良的光柵系統,他的波長選擇準確性應該是在±0.5~1nm之間。波長偏離過大有時就會影響到終結果的準確性。
這兩個參數可謂是光柵甚至濾光片濾光系統zui關鍵的技術參數,直接影響到的是得到數據是否是真正所要測量的結果,是實驗結果可靠性的基本要求。
三、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檢測靈敏度高
在保證檢測可靠的基礎上,不同儀器的下一個差異就體現在檢測的靈敏度上面,這時人們關心的就是儀器能夠檢測到多弱的信號。
靈敏度涉及了整個光路系統的設計和選料,很難說某一個部件會起決定性作用。但是有一點,在各種單功能檢測項目中,光吸收檢測用非放大型的光電二極管、熒光檢測用光電倍增管、發光檢測用專門設計的單光子計數光電倍增管,這三種不同的檢測器是各自檢測領域的優先選擇。
各單項檢測的*結果都是用相應檢測器完成的。當然也有的儀器出于成本等考慮,用一個檢測器兼容多種檢測模式,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實驗需求,但是在性能上也會有所犧牲折中,無法實現各項檢測都達到*化。
這說明了全波長多功能酶標儀的研發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,除了在靈活性上取得了*的作用外,還在檢測靈敏度等方面也逐漸替代傳統的濾光片型酶標儀。光柵型是科研領域多功能酶標儀的未來主要發展趨勢;而濾光片型儀器也正在往單項性能更優的方面改進。
樣品容器具有多樣性
除了常規的6~384/1536孔酶標板檢測之外,有些儀器還附帶了比色杯、微量檢測板等的兼容功能。無論是使用立式比色杯、臥式比色杯還是各種微量檢測板,其目的都是給光程不固定的酶標板檢測引入一個標準光程的概念。雖然酶標板檢測也能通過光程校正等方式實現10mm光程OD值的換算,但這只是一個數學轉換過程,檢測誤差累積較多,實際使用效果不佳。引入比色杯和微量檢測板后,光吸收的檢測光程就被固定在10mm或者0.5mm等的標準長度,OD值換算更加簡單和準確。附帶了此類檢測功能的酶標儀,相當于除了本身的多功能酶標檢測之外,還能替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功能,使其功能更加全面,儀器的性價比更高。